1.继承Thread类
声明一个内部(外部)类,假如名字叫做 Thread1,继承Thread类,重写(Override)其中的run方法。定义一个类,里面再定义一个Thread1类型的对象,调用start()方法。举个例子吧:public class ThreadTest1 {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{ Thread1 t1 = new Thread1(); t1.start(); }}class Thread1 extends Thread{ @Override public void run(){ for(int i=0;i<100;i++){ System.out.println("Thread 111111-------"+i); } }}
2.实现Runnable接口
声明一个内部(外部)类,假如名字叫做MyThread,实现Runnable接口,实现其中的run方法。定义一个类,里面定义一个Thread类型的对象,把MyThread的对象当作参数传递进去,调用start方法。public class ThreadTest2 {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{ MyThread mt = new MyThread(); Thread t2 = new Thread(mt); //上面2行可以写成 Thread t2 = new Thread(new MyThread()); t2.start(); }}class MyThread implements Runnable{ @Override public void run(){ for(int i=0;i<100;i++){ System.out.println("Thread 22222-------"+i); } }}3.比较一下两种方法吧从我自己的理解来看,实现Runnable接口的代码更健壮。原因很简单,java是单继承的,从长远假设来看,也许这个类改天想干点其它的事情,必须再继承某个类,因为你已经继承了Thread类,你就不能再继承了。接口之所以灵活就在于,你可以实现多个接口,而且实现接口了还可以继续继承一个类,所以呢,给程序员带来更大的灵活性。
4、 线程状态说明
线程状态从大的方面来说,可归结为:初始状态、可运行状态、不可运行状态和消亡状态,具体可细分为上图所示7个状态,说明如下:
1) 线程的实现有两种方式,一是继承Thread类,二是实现Runnable接口,但不管怎样,当我们new了thread实例后,线程就进入了初始状态;
2) 当该对象调用了start()方法,就进入可运行状态;
3) 进入可运行状态后,当该对象被选中,获得CPU时间片就会进入运行状态;
4) 进入运行状态后case就比较多,大致有如下情形:
﹒run()方法或main()方法结束后,线程就进入终止状态;
﹒当线程调用了自身的sleep()方法或其他线程的join()方法,就会进入阻塞状态(该状态既停止当前线程,但并不释放所占有的资源)。当sleep()结束或join()结束后,该线程进入可运行状态,继续等待OS分配时间片;
﹒当线程刚进入可运行状态(注意,还没运行),发现将要调用的资源被锁牢(synchroniza,lock),将会立即进入锁池状态,等待获取锁标记(这时的锁池里也许已经有了其他线程在等待获取锁标记,这时它们处于队列状态,既先到先得),一旦线程获得锁标记后,就转入可运行状态,等待OS分配CPU时间片;
﹒当线程调用wait()方法后会进入等待队列(进入这个状态会释放所占有的所有资源,与阻塞状态不同),进入这个状态后,是不能自动唤醒的,必须依靠其他线程调用notify()或notifyAll()方法才能被唤醒(由于notify()只是唤醒一个线程,但我们由不能确定具体唤醒的是哪一个线程,也许我们需要唤醒的线程不能够被唤醒,因此在实际使用时,一般都用notifyAll()方法,唤醒有所线程),线程被唤醒后会进入锁池,等待获取锁标记。
﹒当线程调用stop方法,即可使线程进入消亡状态,但是由于stop方法是不安全的,不鼓励使用,大家可以通过run方法里的条件变通实现线程的stop。